中医预防及治疗胃下垂的方法

 时间:2024-10-14 19:07:47

  胃下垂是常见的消化内科疾病,除了配合西医的一些治疗之外,中医对治疗和预防胃下垂还有哪些方法呢?硷增浑叶  中医学认为胃下垂病位在胃,属于脾胃虚弱,中气不足,升提无力,气虚下陷所致。胃下垂多见于瘦长体型、多产妇、多次腹部手术以及卧床少动者。由于横膈位置下降或腹内压不足引起。胃下垂的主要症状为上腹部胀满和下坠样牵拉痛,饱食和行走进症状加重,平卧减轻。  胃下垂的辨证治疗方法  1、脾虚气陷型  症见素体体弱,脘腹坠胀,食后、站立或劳累后加重,纳差食少,面色萎黄,倦怠乏力,舌淡或有齿痕,苔薄白,脉细或缓。治宜补气升陷,健脾和胃,方选补中益气汤加枳壳:党参15克,炙黄芪20克,白术10克,当归10克,升麻6克,柴胡6克,陈皮10克,枳壳10克,炙甘草6克。成药有补中益气丸等。  2、虚实夹饮型  脘腹坠胀不适,食后尤甚,喜暖喜按,必下悸动,水走肠间漉漉有声,恶心,呕吐清水痰涎,便溏,舌淡苔白滑。脉象沉细小滑。治以温阳化饮、和胃降逆,方用苓桂术甘汤合附子理中汤加半夏10g,代赭石15g,或加黄连3g、吴萸6g。  3、肝胃不和型  两胁胀而不适,脘腹胀满,呃逆,嗳气,嘈杂噫酸,善太息,苔薄腻,脉弦小。治以疏肝和胃,方用柴胡疏肝散合左金丸,或四逆散与逍遥散加减化裁。  4、胃阴不足型  面色略红,唇红而干,脘腹胀满,灼热不适,口干苦,口渴思饮,嗳气,恶心呕吐,大便干,舌红少津,脉象细数。治以濡养胃阴,方用益胃汤合一贯煎加鸡内金6g,炒麦芽15g,莱服子12g。如呕吐较著,可养胃降逆,方用麦门冬汤合竹茹汤。  5、胃络瘀滞型  胸膈痞满,脘腹胀坠,脐上刺痛,按之濡软,恶心,形体消瘦,面色晦暗,舌暗淡或有瘀斑,苔薄,脉象沉细或涩。治以疏肝养血化瘀,方用血府遂瘀汤合香砂六君子汤加减化裁或用柴胡疏肝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化裁。

  • 相遇在草原最美的季节,内蒙古
  • 艾叶的治病功效及食疗方
  • 薤白烘干设备烘干机烘烤房,烘干薤白的经验分享
  • 中医降压的四个验方
  • 热门搜索
    汉口学院怎么样 如何共享文件 如何建立局域网 怎么ps照片 如何端正入党动机 重置路由器 希腊旅游攻略 夏天脚臭怎么办 如何做奶茶 天津小吃街哪里最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