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定自己喜欢的专业。目前大学专业种类繁多,而且隔行如隔山,普通人对很多专业以及之后的就业方向都不清楚。高考结束后不是去尽情玩,而是通过多渠道去了解各个专业,可以在网上了解,更好的办法是通过学长学姐们了解。分析自己的性格,以及自己的爱好,选定填报专业方向。例如,一个外向的人,填报了长期在实验室的专业;一个内向的人,填报了营销等专业,一个喜欢医生的人填报个护理专业,等等这些,都会让自己很郁闷。所以,选择专业要比学校、地域重要的多。
2、选学校所在地(地域)。选择地域有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你考的分数的水平,比如沿海地区、发达城市、一二线城市的分数总体上要比其他地方高。比如你考500分,在大城市可以上普通一本,但你选择其他偏远地区,可能上985或者211学校。二是你喜欢的城市,甚至以后定居的城市。有很大一部分人选择了留在学校所在地居住生活。或者说你已经决定读了书之后还会回家乡,只是想借读书的时候去外面看看,也可以选择一个你想去了解的城市读书。
3、选学校。一般在选择了专业、划定了想去的区域,接下来选学校就相对简单一些了,但也是关键的一环,因为大家都想将自己的分数用尽,尽可能以自己的分数上一个最好的大学。相比以前凭估算的分数填志愿,现在是分数出来之后填报志愿。先根据分数线确定是一本、二本还是三本,列出这个区间的所有学校。之后根据选择的专业历年的录取的最低线与当年划定的分数线之间的差距,对比你自己的分数,删掉相差大的学校。最后,再将你筛选后的学校排个名次,第一志愿,可以填个相对好的,就是说要冲一冲。把握大点的学校,依据喜欢程度填报后面几个志愿。
4、有条件的可以提前到意向学校去参观一下。以往高考结束后,很多家长都会带孩子去北大清华以及其他学校看看,也是为填报志愿做准备。
5、眼光放长远,这很关键。尤其是那些发挥失常或者成绩不太理想的考生,别因为这次考不好就失去信心,就认为前途一片黑暗。虽说高考很重要,但也未必是一考定终生。所以不要灰心,结合自己的分数,按照前面几点,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上一个自己能上的学校,也许这个学校不是自己理想学校。只要你继续努力,研究生甚至博士都还有翻盘的机会。大家都知道刘媛媛是北大研究生,但没人会问她本科是哪个学校?走到最后、笑到最后才是真正的胜利。你说对吗?
6、因人而异,考虑家庭因素。虽说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好了,再加上各个学校都设有奖学金助学金之类的,但对于一些家庭经济条件一般,学习成绩一般的考生,建议选择消费水平低点城市的学校、选择离家较近的学校,可以照顾家庭。觉得说这些好像不太好听,但很现实。
7、最后,祝福所有考生考出个人历史最高成绩,考入理想的大学!